在深圳,有这么一群人,身穿一抹蓝、面带微笑、精神抖擞,活跃在社区各个广场、公园、体育馆比赛现场,为各项群众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提供咨询引导、秩序维护、医疗救护等志愿服务,他们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蓝精灵”,共同的名字叫“体育义工”。
近年来,深圳大力推进体育义工队伍建设,完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体系,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与大型体育活动、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基层相结合,体育义工被打造成深圳公益服务的又一张城市名片。
具体做法及成效如何?一起看看。
01
创全国体育义工风气之先
擦亮城市志愿品牌
深圳是全国的“志愿者之城”,“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做志愿者”,这是深圳义工中广泛流传的一句口号,在这富有号召感染力的口号引领下,深圳体育义工发展迅速。
2013年,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和深圳市义工联合会指导下,由深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发起成立了深圳市体育义工总队,这是全国首支体育类别的志愿服务队伍。
两年后,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发布《深圳市体育义工管理暂行办法》,深圳成为率先在全国出台体育义工管理办法的城市,为各地体育义工管理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该管理办法对体育义工志愿服务范围、体育义工管理和招募、体育义工的权利与义务以及服务保障、表彰奖励等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不仅有效促进体育义工队伍的规范管理和长效发展,同时努力形成政府号召、社会发动、公众参与的动员机制,盘活人才资源。
截止目前,体育义工总队已拥有5个直属队、34个支队、10个义工小组,遍布全市10个区。体育义工人数达2.3万名,项目服务总数10798项目,总服务时数超过62万余小时。2021年,深圳市体育义工总队获评2017-2020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02
加强队伍建设
公益理念深入人心
深圳体育义工队伍自成立以来,坚持政府指导,社会化运营的管理模式,在公益理念传播、队伍建设、宣传引导等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广泛普及“奉献、服务、健康、快乐”的服务理念,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与大型体育活动、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基层相结合,号召更多市民加入体育义工队伍。
二是提升体育义工队伍专业素质。深圳体育义工总队坚持开展体育义工上岗基础培训,并不断加强体育知识学习,开设了乒乓球、羽毛球、游泳、健美操、毽球、传统武术、国际跳棋、广场舞、气功等体育技能知识课程和活动礼仪、急救、服务心态的服务技能课程,提高了体育义工的专业技能水平。
三是广泛宣传引导,增强义工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深圳市体育义工总队每年开展优秀义工评选,并通过媒体对优秀体育义工的先进事迹进行报道,让广大体育义工在提供服务的过程得到社会认可。
体育是城市的一张重要名片,重视体育志愿服务,推动“志愿之城”建设是深圳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努力打造的“深圳形象”。
如今,深圳体育义工已成为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体现出深圳这座城市的包容、开放,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增添一抹亮丽“蓝”。
开栏语
在健康广东行动推进过程中,广东各地狠抓落实、勇于创新,为进一步完善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做出了有益探索。
健康广东行动推进委员会、人之初杂志社、广东卫生在线开设“健康广东行动典型案例”专栏,展示各地做法与成效,总结推广好经验,以供参考、借鉴。
特别鸣谢 | 健康广东行动推进委员会
编辑 | 尹蓁 责编 | 张秀丽
来源 |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