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今天TA们这么吃的第6份食谱。如果你对顶尖运动员、明星网红的独门食谱感兴趣,欢迎关注公众号EatLikeThem

“人只要从事一项自己喜欢的工作,就会特别快乐。”被称为“中国举重之神”的吕小军3月在采访中说,自己依然在每天为东京奥运会努力。吕小军今年37岁,但他说自己感觉更好了。

“奥运会推迟了一年,国家队的备战还一直处在一种封闭状态,确实有一些精神疲劳。每天训练的兴奋度都要调动起来,这个冬训我在力量训练的积累上做得不错,目前的力量水平可能比五年前更好。”

2012年,吕小军代表中国队出征伦敦奥运会,在男子77公斤级举重比赛中获得抓举和总成绩金牌,打破两项世界纪录。2016年,他又在里约奥运会上打破抓举世界纪录,斩获银牌。

在YouTube、TikTok等社交媒体上,吕小军一直被中外健身爱好者视为偶像。与很多西方运动员的饮食习惯不同,吕小军有一颗实实在在的中国胃。他曾在微博上说,自己爱吃辣,不太爱吃海鲜,最爱吃川菜。

因为受到不少西方健身爱好者关注,吕小军曾经接受举重运动媒体 Weightlifting House 专访,畅聊自己的童年、训练、退役计划和饮食习惯等方方面面。采访他的记者在视频画外音中说,吕小军是“过去十年里世界上最优秀的举重运动员之一”,那也是吕小军第一次接受外国媒体访问。记者回忆,自己“愿意一直等到吕小军空闲的时候”,只要能做成这个访问。被问到饮食习惯时,吕小军只是轻描淡写地提到,如果和朋友出去吃饭,他几乎只能吃蔬菜,或者自带经过团队批准的肉类食材,“有时候朋友吃看着挺馋的”。

吃饭是工作的一部分因为表现优异,关于吕小军乃至中国举重队队员如何饮食、休息的猜测一直不少。每届奥运会之前,国内媒体都有关于举重队饮食生活的报道。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中国举重队集体前往安徽省安庆市的基地进行封闭训练。当时征战77公斤级别赛事的运动员李宏利对记者透露,自己晚饭吃了2片猪肉、1条鲫鱼、1碗甲鱼汤、蔬菜、米饭、2小罐酸奶和水果。

由于举重比赛对体重有严格要求,举重队里每个人都带着体重秤自我监督。李宏利说队内每3-4天称一次体重,“大赛前一两周,各级别运动员开始减重,有时候越吃越少,甚至不吃,靠维生素片保持体能。”举重队吃的所有正餐、零食、水果饮料等都由团队统一分发,保证质量和安全。

2012年4月,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在济南举行,当时山东省举摔柔管理中心主任与两届奥运会冠军刘春红对记者透露,刘春红的早餐常是2个海参、虫草、牛奶、鸡蛋与水果,午餐则以海鲜为主,晚饭有时会有鸡汤、稀饭,保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与维生素摄入。

其中一名教练介绍,对于75公斤以上级选手来说,吃饭有时候甚至是工作的一部分。牛肉、鸡蛋和牛奶是最常见的增重食品,有时也会搭配各种碳水。为了达到体重目的,一些运动员一天要吃四顿饭。

除了少部分有增重需要的举重运动员,大部分运动员的饮食与普通人没有太大区别,除了相对更注重蛋白质吸收。湖南队举重队员向艳梅就对记者说,在国家队吃的是自助餐。“20多种食品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其实和你们一样,饿了多吃不饿少吃。”

2018年,国际举重联合会公布男、女级别调整方案,中国队的不少运动员必须重新调整体重以保证参赛资格。举重队队员黄闽豪在央视采访上说,这个过程“很痛苦”:“最后几天又饿又渴,是最难受的”。

到了里约奥运会时,中国举重队员每天要称4次体重,为了确保体重符合参赛标准,运动员必要时需要使用蒸桑拿、节食等手段。除了自带电饭锅和老干妈,中国队还为队员提供鸡汤、牛肉汤、茶叶等不同口味的选择,在赛前放松神经。

不喝蛋白粉,也有好成绩外国方面,美国举重教练 Dane Miller 曾在健身频道 Garage Strength 中介绍了美国队员 Hayley Reichardt 的饮食习惯。Reichardt 一周训练9次,其中有2-3天需要多次训练。她体重51公斤,赛前则需减重至49公斤。

按照 Miller 的规划,Reichardt 的饮食有4条原则:1.“卡路里赤字”原则,练得越多,摄入热量越多,休息日时摄入热量相对减少200-300大卡。2. 尽量摄入高蛋白食物。3.一些女运动员在摄入较多脂肪时运动表现更好。4.有计划地摄入碳水。

为了实现这个计划, Reichardt 会选择米饭、肉类保证热量。油脂方面,Miller 规定避免大豆油、玉米油、棉籽油、芥花油等油类,只推荐椰子油与黄油。

另一名出生于1999年的美国举重运动员 Katherine Nye 则在健身资讯媒体 Barbend 上公开自己的饮食方法。Nye 参加过69和71公斤级比赛,2019年获得国际举重总会年度女运动员称号。截止2019年,Nye 的个人最好成绩为抓举112公斤,翻挺137公斤。曾有网友向她提问“职业生涯最大的训练错误是什么”,Nye 回答:“减重到63公斤是我职业生涯最大的错误。”

根据 Nye 的介绍,当她维持69公斤体重、无需为比赛减重时,她每日约摄入2300至2500卡路里。她之后将体重调整至75公斤,每日约摄入3000至4000卡路里。

“我对自己唯一的饮食要求是吃很多、很多的蛋白质。” Nye 在采访中说。“其他没什么特别的,我会一直吃饭,吃很多健康、干净的食物,确保自己不会掉体重。”

与一些运动员的看法不同,在白天训练、比赛时, Nye 会刻意减少摄入脂肪,多摄入碳水和蛋白质,因为她认为脂肪不利于自己的训练表现,赛前会完全杜绝摄入脂肪。她习惯将脂肪留到晚饭时段摄入,有时还会在晚上吃些雪糕。

在平日训练时,Nye 喜欢选择蛋白、火鸡香肠、96%瘦牛肉、蔬菜、全麦面包做成的汉堡包、墨西哥烧烤和卷饼、地中海蔬菜与橄榄油等食物。

更与众不同的是,Nye 拒绝任何蛋白粉和蛋黄,因为她觉得这些食物会让身体“变重”。比赛之前, Nye 的保险选择是鸡肉、米饭、香肠。她甚至坦言自己不爱吃蔬菜,有时候要提醒自己尽量选择多种蔬菜保持健康。她曾长期记录卡路里摄入情况,之后逐渐熟悉自己身体的感觉,不再需要厨房秤来帮忙。在补剂摄入方面, Nye 会选择锌、镁和维生素B6等微量元素,保证睡眠质量,还会吃维生素C、鱼油和胶原蛋白,帮助肌肉恢复。

对于普通人来说,像专业竞技体育运动员一样苛求运动表现和体重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但保持健康的饮食作息习惯、尽量学会聆听身体的反馈,可能是对所有人都适用的健康准则。